篮球运动中的“二次运球违例”是比赛中较为常见的违例之一,也是球员和裁判在比赛中需要特别注意的规则。它指的是球员在一次运球结束后,再次开始运球的行为。本文将介绍二次运球违例的常见场景以及裁判的判罚标准。

一、什么是二次运球违例?
根据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的规则,球员在运球结束后不得再次运球,否则将被判为“二次运球违例”。运球结束的定义是球员双手同时触球或使球在手中停留。一旦运球动作结束,球员只能选择传球、投篮或持球移动(在规则允许的步数内)。
二、常见场景
1. 运球停止后再次运球
球员在运球过程中突然停止(例如双手持球或让球在手中停留),之后若再次开始运球,即构成二次运球违例。这种情况常见于球员在突破或变向时犹豫不决,错误地重复运球动作。
2. 运球后接球再运球
球员在运球结束后接球(例如完成一次传球或投篮假动作后),若未将球传出或投篮,而是再次开始运球,则属于违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球员试图摆脱防守时错误判断自己的动作。
3. 运球失误后重新控制球
如果球员在运球过程中失去对球的控制(例如球脱手),但随后重新拿到球并再次开始运球,也可能被判定为二次运球违例。裁判会根据球员是否完全失去对球的控制来判断。
4. 运球结束后的多余动作
有些球员在运球结束后会无意识地做出类似再次运球的动作,例如轻微拍球或调整持球位置。如果裁判认为这些动作构成了二次运球的意图,也会判罚违例。
三、判罚标准
裁判在判罚二次运球违例时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1. **双手触球或球在手中停留**:如果球员在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或让球在手中停留,即视为运球结束,此后任何运球动作均属违例。
2. **动作的连贯性**:裁判会观察球员的动作是否连贯。如果运球动作明显中断后再次开始,则构成违例。
3. **控制球的意图**:如果球员在失去对球的控制后重新拿到球,但裁判认为其并未完全失去控制(例如轻微脱手后立即重新持球),则可能被判二次运球。
四、判罚后果
一旦裁判判定二次运球违例,比赛将立即中断,球权将转移至对方球队。对方球队将在违例发生地点附近掷界外球重新开始比赛。
五、如何避免二次运球违例
球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二次运球违例的发生:
-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运球的稳定性。
- 在比赛中保持冷静,避免在压力下做出错误判断。
- 熟悉规则,明确何时运球结束以及后续可以采取的动作。
结语
二次运球违例是篮球比赛中一项基础但重要的规则,球员和裁判都需要对其有清晰的理解。通过熟悉常见场景和判罚标准,球员可以更好地避免违例,而裁判则能更准确地执行规则,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流畅性。
1.《篮球二次运球违例的常见场景与判罚标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篮球二次运球违例的常见场景与判罚标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sports-idea.com/article/ef91926d93e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