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十二岁的李明第一次站在市游泳馆的跳台上。望着眼前泛着蓝光的池水,他的双腿微微发颤。教练在池边大声喊着:“别怕,跳下来!”可他的脚像是被钉在了跳台上,一动也不能动。
“我做不到。”他小声嘟囔着,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再来一次!”教练的声音不容置疑。
就这样,李明在跳台上站了整整一个下午。当夕阳透过游泳馆的玻璃窗洒在水面上时,他终于闭上眼睛,纵身一跃。水花四溅的瞬间,他尝到了坚持的滋味——有点咸,像是汗水和泪水的混合。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每天清晨五点就来到游泳馆。空荡荡的泳池里只有他划水的声音,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像是一条不知疲倦的鱼,但更多时候,他觉得自己像是一块正在沉没的石头。
“太慢了,手臂要再伸直一些!”教练的吼声在空旷的游泳馆里回荡。
一个月后,市里举行青少年游泳比赛。李明报名参加了50米自由泳。站在起跳台上,他看着两旁比自己高半个头的对手,手心直冒汗。
发令枪响,他跃入水中。前25米,他还能勉强跟上,但转身后,他的体力开始不支。最后十米,他的手臂像是灌了铅,每一次划水都变得异常艰难。观众席上传来零星的加油声,他听得出其中有妈妈的声音。
触壁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是最后一名。从水中抬起头,他看到计分板上自己的名字排在末尾。眼泪混着池水顺着脸颊流下。
“明天还要来吗?”教练问他。
李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重重地点头。
第二年夏天,他仍然每天清晨出现在游泳馆。不同的是,这次他不是一个人。一群比他小的孩子跟在他身后,学着他的动作在池中扑腾。他成了他们的小教练,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游泳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年市比赛,他获得了第四名。虽然不是冠军,但当他站在领奖台下看着前三名的选手时,他的眼中没有了羡慕,只有坚定。
高中毕业那年,李明终于站上了冠军的领奖台。金牌在胸前闪闪发光,但他知道,比金牌更珍贵的是这些年来每个清晨五点的坚持。
现在,每当有新来的小学员害怕地站在跳台上时,他总会说:“别怕,我当年比你还害怕。但只要你跳下来第一次,就会发现其实没那么难。”
泳池里的水依旧湛蓝,少年已然成长。而那些关于坚持的故事,正在一波接一波的涟漪中,传递给下一个站在跳台上颤抖的身影。
1.《少年与泳池:一段关于坚持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站长。
2.《少年与泳池:一段关于坚持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sports-idea.com/article/5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