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运动性猝死,我们该如何运动?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0-10 10:35
- 访问量:
(图源:Medium)
10月7日晚间,华为心声社区发讣告称,华为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因突发疾病去世,享年53岁。
据华为官网资料显示,丁耘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产品线总裁、全球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全球Marketing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等。现任公司监事会副主席、总干部部部长、企业BG总裁、运营商BG总裁。
丁耘的意外离世,对于正处攻坚克难时期的华为和中国通信行业都是莫大的损失,他的离开也令人惋惜。
据毛大庆在公众号的文章中透露,丁耘的朋友称,在其不幸突然离世的前一天,曾进行过一场28公里的长跑拉练。这也引发了网友对于运动猝死的广泛讨论。
01 运动性猝死的概率很低
运动性猝死(exercise sudden death),特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即刻出现症状,短时间内(目前尚无准确定义的时间范围,通常限制为运动结束后30s-24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归属于猝死的一种特殊情况[1]。运动性猝死的特点包括突然发生、进展迅速等。多发生于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2]。
▲ 去年6月,丹麦队长埃里克森在2020欧洲杯与芬兰队的比赛中因心脏麻痹倒地。所幸急救后被送往医院,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他需要接受心脏除颤器植入术。(图源:
Olympics)
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发表了大量关于运动性猝死的量化研究,包含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体力活动人群等的跟踪调查,以得出地区发病率情况。综合发现运动性猝死的发病率相比常见运动损伤、相比新冠肺炎,并没有那么显眼。例如研究数据表明高中/大学运动员发病率约为1/188000(1983年-1993年)[3],竞技运动员近30年发病率约为1/164000(1980年-2006年)[4],从事体育活动人群发病率约为1/833000(2012年-2014年)[5]。
而国内关于运动性猝死的调查性研究较少,有部分研究是对地区或高校运动性猝死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但尚不全面。
因此,无须因为个别案例恐慌而放弃运动,但也需引起重视。
02 运动不是罪魁祸首
运动性猝死是运动或比赛中发生最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运动本身并不是引起死亡的原因,而是自身因素及不合理的环境因素结合诱发了猝死的发病[6]。简单理解,即运动是运动性猝死的诱因,而非原因!
就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运动性猝死是由植物神经系统失调(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主)及钾通道下调导致的心肌电解质变化引起心肌传导系统紊乱,进而引发心电活动不均异常导致骤停[7]。
运动性猝死通常包括心源性、脑源性和其他,其中心源性猝死发病率最高。普遍认为心肌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例如病理性的心脏肥大可导致在进行大强度运动时心力衰竭,进而引起运动型猝死[8]。
此外,运动性猝死与心脑血管系统亦密切相关,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常见的血管疾病都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例如进行大强度运动时可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收缩压升高,进而导致血管异常部位出现破裂等问题,最终引发运动性猝死。
(图源:don1don)
具体发病情况于不同地区亦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挪威、德国的运动性猝死事件主要以心肌梗死为主,美国、英国则是肥厚型心肌病占比较高,丹麦、意大利、爱尔兰和西班牙则是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猝死较多,而国内的研究则显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异常及心肌炎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9]。
因此,当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炎等心血管基础疾病史时,进行运动时需要更引起重视。此外,一些外部因素,例如暴饮暴食后运动、高温、精神状况不佳以及运动中严重脱水等,亦会一定程度上增加猝死的风险[10]。
03 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我们可以从运动前、运动中以及运动后三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讨论。其中,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是预防猝死的重要一环。
1. 运动前
首先,运动前筛查或评估可以避免心源性和脑源性猝死的发生。目前常用的方法为三级筛查体系(如下图所示)[11]。简单理解,若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心慌、心律不齐甚至发生过晕厥情况,则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而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者需在专业人士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运动。
此外,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运动方式、时间,保证充分、科学的热身亦可一定程度上预防猝死和损伤的发生。其中,运动方式需根据个人年龄、当下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同时把控恰当的强度。运动时间则需避免于过度疲劳(如加班或熬夜后)、心情极度不佳时进行,而对于中老年人需避免于清早进行锻炼,此时人体血液黏稠度较高易导致心血管问题发生。
▲ 美国花样游泳运动员安妮塔•阿尔瓦雷斯在今年6月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中突然昏厥。据阿尔瓦雷斯的母亲称,阿尔瓦雷斯已经出现过几次晕厥意外,而原因基本上都是她没有得到足够的恢复时间或睡眠时间。(图源:路透社)
2. 运动中
可借助运动手环(手表)类工具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在运动中观察心率等情况,从而可结合自身感受情况(如出现胸痛、眩晕等)及数据及时选择中止运动(运动手环、手表类所提供的心率等数据指标仅供参考,精确数据需根据专业设备如心率表等测量可得)。此外,运动中需适当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强度较大情况需补充一定电解质。
3. 运动后
由于温度变化会影响血管收缩-舒张情况,温度过高或导致皮下血流量增大而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温度过低会导致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阻力增大,因此运动后须避免立即洗澡或进入温度差异较大空间内。
此外,运动后可关注心率恢复情况。可根据运动中最大心率和运动后2min心率得到心率平复速度,平复速度越快越好。若心率久久不能恢复至平静时心率范围,亦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 运动时和运动后可借助运动手环(手表)类工具帮助我们在运动中观察心率等情况。(图源:
Lazada.sg)
研究表明,在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情况下,适当运动是可以预防慢性疾病、降低死亡风险的。因此,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茜茜, 郭建军, 郭伟,等. 运动性猝死与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关系及防治研究进展[J]. 临床急诊杂志, 2021, 22(5):5.
[2]潘志军. 运动性猝死[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3]Van Camp S P,Bloor C M,Mueller F O et al. Nontraumatic sports death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athletes.[J] .Med Sci Sports Exerc, 1995, 27: 641-7.
[4] Maron B J , Shirani J , , Poliac L C , et al. Sudden death in young competitive athletes. Clinical, demographic, and pathological profiles[J]. JAMA, 2016, 1996年276卷3期:199-204页.
[5]菲利普•伯姆, 于尔根•沙尔哈格, 蒂姆•梅耶,等. 运动猝死研究:基于德国全国数据[J]. 体育与科学, 2016(3):6.
[6]Siscovick D S,Weiss N S,Fletcher R H et al. The incidence of primary cardiac arrest during vigorous exercise.[J] .N Engl J Med, 1984, 311: 874-7.
[7]Varró András,Baczkó István,Possible mechanism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op athletes: a basic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ical point of view.[J] .Pflugers Arch, 2010, 460: 31-40.
[8] Lynge T H , Risgaard B , Jabbari R , et al. Cardiac symptoms before sudden cardiac death caused by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2017.
[9]李颖慧, 吕媛媛, 吴迎,等. 运动性猝死风险防控研究进展[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
[10]苏训诚. 学校体育要重视运动性猝死的预防[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5, 24(6):2.
[11]马云,梁辰,牟秀霞等. 中国优秀运动员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筛查体系的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3):219-223.
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903203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视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