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确认
取消
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市场规模超千亿,运动康复的春天来了吗?

市场规模超千亿,运动康复的春天来了吗?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9-19 10:27
  • 访问量:

市场规模超千亿,运动康复的春天来了吗?

【概要描述】预计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2686亿元。

  • 分类:产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9-19 10:27
  • 访问量:
详情

 

 
(图源:unsplash)

 

作为新兴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运动康复在现代康复医学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医治时间和伤残率,也能在医疗支出节流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同时,运动康复治疗所采用的各项康复形式和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患者的参与程度,极大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民众对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加之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热潮,人们对运动康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运动康复正在成为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受到了许多的关注。

 

01 崛起的新赛道

 

运动康复在欧美国家已发展多年,日臻成熟。我国的运动康复产业相较于欧美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从首批运动康复机构诞生到今天,也仅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不过在这十年间,运动康复产业的服务人群已经实现了从早期小众的职业运动员和极少数高端人群,到如今更为广泛的运动人群和具有康复需求的中产人群的转变。

 

据运动康复产业联盟统计,2020年中国运动康复门店总数已达370家,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有 54座城市都拥有至少1家运动康复机构。门店数量最多的三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门店数量均已超过40家。一线城市门店总数为206家,占全国门店总数的56%。

 

在国内知名的连锁经营的康复专科机构中,优复、彩虹鱼、Dr.Sport 运动医生、医家人等品牌已经有了较成熟的运营模式。同时,曜影医疗、和睦家、百汇医疗、嘉会医疗等知名全科医疗品牌也开始涉足运动康复服务,抢占市场份额。

 

除了传统的线下门店外,近年来线上运动康复在进行运动康复服务也成为了新趋势。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文件提出,“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激活消费新市场。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优化就医体验,打造健康消费新生态。支持远程医疗、互联网复诊、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新模式的推广”。

 

线上运动康复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模式更为方便、快捷。在国外,许多患者都可以在相关的运动康复app上得到专业的治疗方案和远程指导培训,一对一的专业康复师也会及时向患者沟通恢复情况,监督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于行动不便和忙于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更具个性化、直观性的线上模式是更好的选择。

 

目前,国内运动康复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运动损伤修复、骨科术后康复、慢性病康复管理、姿势体态矫正、肌骨疼痛康复等,一些机构也会提供孕妇的产后康复和针对办公族、养老院的定制咨询服务等。

 

 
(图源:Pexels)

 

而在国外,许多康复机构在帮助患者修复身体损伤的同时,则开始更加注重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关怀和建设,强调重建信心、重建独立、增强决心,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重新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病种,康复机构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和治疗方式。除了常规的手法治疗、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生物力学矫正、体能训练外,中医疗法也开始逐渐受到国内的青睐,相关领域的研究近些年也在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除此之外,包括虚拟现实、康复机器人等技术也开始运用到治疗中,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康复训练方法的局限性。

 

02 潜在受众规模庞大

 

近年来,我国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据国家体育局总局预计,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能够达到6.3亿以上。当前我国运动损伤发病率为10%至20%,以此估算,未来约有1亿人需要运动损伤和相关疾病方面的康复治疗。

 

而中国老龄化浪潮的到来也使得社会对运动康复服务的需求逐年上升。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3.21亿,2032年或突破4亿。作为老年人中老年肢体活动功能受限、术后康复的主要干预方式,运动康复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此外,出现颈椎、腰椎、膝盖等问题的人群呈现减龄化趋势。科学研究显示,中国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生率高达20%,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据统计,弯度10~20°为脊柱侧凸的最常见弯度,约占所有患者的90%。该类患者大多可以通过运动康复来增强腰背部肌肉,以改善和矫正姿态。

 

与此同时,白领人群由于久坐少动,易诱发诸如腰间盘突出、颈椎病在内的一系列“职业病”。甚至部分学生也会因忙于学业,缺乏锻炼导致腰肌劳损。运动康复恰好能够为这两类人群提供更好的帮助。

 

另一方面,运动康复的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消费者对健康的认知和行为上的认知逐渐靠近科学化。大众对于健康的定义不再局限于“没有病痛”或“无异常指标”,而是通过运动康复的运动训练来追求“身体的最佳状态”。而在运动损伤后,群众也逐步摒弃此前“休养不动”的方式,转而希望通过科学、有效地调整和训练,尽快恢复原有日常生活,乃至完成更高的运动目标。

 

为了迎合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除术后康复、运动损伤之外,运动康复机构还开设了多种服务项目,如青少年姿势体态矫正、上班族肩颈拉伸以及针对马拉松比赛的医疗保障服务等。

 


(图源:Pexels)

 

随着消费升级和大众健康观念的提升,市场对于运动康复的需求也在逐年上涨。据《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8年涉足运动康复领域的机构门店数仅有100家,而到2020年底已经接近了400家,3年复合增长超过40%。而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研究报告》则预计,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2686亿元。

 

03 专业人才稀缺

 

在拥有无限前景的背后,如今国内的运动康复市场却面临着专业从业人数不足,人才资源稀缺的问题。

 

一位合格的运动康复师,需要具备医学和体育运动的学科背景。然而,我国目前的康复人才主要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这就使得从业人员缺乏运动实际经验或医疗知识储备,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影响了康复供给的质量。

 

而在高校对于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上,我国也起步较晚。2004年,教育部审批同意“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少数高等院校试点开设;直到2012年,该专业才被教育部定为特设专业,并更名为“运动康复”。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开设运动康复的高校也仅有79所。尽管已培养出一大批复合型的运动康复人才,但我国运动康复师占比率仍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据统计,世界各国康复治疗师平均为每10万人口70人,而我国仅有0.4人,目前还缺30余万人。

 

 
(图源:unsplash)

 

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运动康复行业发展的难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于2021年6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力争到2022年,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

 

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的上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运动康复”专业,引入跨学科人才提高高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质量,并相应地扩大招生规模。我国也于2015年增设了运动康复二级学科并创设了运动康复硕士专业,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三个教育层次,充分完善和丰富了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部分专业体育院校还与康复机构合作,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向社会展开专业康复培训,如冉冉运动康复和北京体育大学合作成立运动康复研究中心。

 

一些康复机构还采用内部培养机制,聘请专家对招收的应届生进行培训,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04 支付模式仍不完备

 

近年来,康复市场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趋势,康复医院和康复科诊疗量持续上升。根据动脉网数据,2019年,与康复相关的诊疗人次达到了5267.7万人次,创下新高;2020年受疫情影响回落至4837万人次,但可以预计,后疫情时代诊疗人次仍将稳步增加。

 

但由于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关于运动康复方面的医保政策尚不完善。尽管国家近年来已持续为康复治疗提供资金保险,将7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这只局限于公立医院的运动康复科。民营的康复机构因标准和成本难以衡量,至今仍未能接入医保。

 

而在商业保险端,因多数康复机构尚未取得医疗执业牌照,故国内未能形成规模化的商业保险与运动康复机构的对接。

 

因此,如何实现支付方式合理化将是运动康复行业长远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同时,实现商业保险与自费方式的有机结合,将极大缓解康复费用偏高的问题,进一步释放消费者的需求。

 


(图源:unsplash)

 

05 消费升级,行业做好准备了吗?

 

消费者需求的扩大,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开始闯入运动康复这片蓝海。然而,目前各地卫健委尚未对运动康复机构出台明确的指导性要求及标准,而是采取类比医院的高门槛审批标准。这一方面导致了市场上的康复机构难以取得医疗牌照,实现合法化,另一方面患者的权益也不易得到保障。

 

获得医疗资质认证,应是行业规范化的第一步。但据报道,目前我国的370家运动康复机构仅有不到三分之一取得了医疗资质。

 

与此同时,国内的运动康复机构也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线下运动康复中心都集中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服务群体也仅限于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群。而在二三线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运动康复还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纵然部分机构已开发出线上运动康复平台,但用户数和下载量仍偏低。

 

此外,国内对运动康复领域仍然存在着不少误解和认知偏差,认为“运动康复是针对专业的运动员或运动人群的产业”、“手术后应该静养不动”等。这些错误认知都阻碍着运动康复在国内的发展,一些民众也因为这些误导而不愿采用运动康复的方式进行恢复。

 

在临床上,运动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板块紧密合作,才能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而运动康复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多方的持续推动与努力。

 

在需求不断扩大的今天,运动康复这片肥沃的土地,正等待着更多行业人才的耕耘。

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8号院三里屯SOHO 6号楼5层

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电 话
010-85647149

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关注官方微信

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关注官方微博

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903203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视频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财旅创邑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1904985685-1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